陕服主页
“宝藏”老师王伟副教授,带你走进不一样的英语课堂
2021-11-03
阅读:

我校基础部英语系王伟副教授专访

“我上课很少点名,点名很占用上课时间!偶尔迟到的学生喊“报告”是出于对老师的尊重,但是这样会打断我的讲课思路,因此,我要求迟到的同学悄悄从后门进来就坐即可!但我的课出勤率很高,没有人睡觉,没有人看手机。”究竟是怎样的宝藏课堂,让学生直呼有种神奇的魔力?

常在想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上课方式?

不做课本知识的搬运工。“大学的英语课不应只局限于课本内容,也不能只针对课本内容布置作业,否则将会成为中小学课堂的延续。”王老师接受采访时讲:“大学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文化的传播者。在讲好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补充不同民族、不同国度语言的文化渊源、历史背景、人文素养,当然还包括四六级考点。”他的课堂经常会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补充四大名著的英文翻译、常见的英文名的由来和故事、古希腊,古罗马的雕塑、西方的油画、中国的茶文化、网络新词的英文翻译等,课堂气氛自然而然地活跃了起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才会自发的去探索和思考,进而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思辨能力,这也是高等教育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也能从根本上解决“低头一族”的问题。

师生间的“高级互动”。他的课堂很有代入感,充满激情,让人不自觉的跟着他的思维走,经常不知不觉的下课铃就响了,很多同学都表示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这时,我会抛出更深层次的问题,为下一节课留个悬念!”最好的课程设计,应当是课上和课下的互动,这样一来学生怎么会逃课呢?“上个月我在听江苏大学吴文教授的线上课程,他提出了一个问题——怎样的互动才是师生间的高级互动?思考良久,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本身应具有实力派演员般超强的代入感,时刻能将学生的思维带入课堂设计的各个环节,师生在语言和思维层面的互动始终贯穿于整个课堂,而并非传统意义上提问或者分组讨论。”

大学老师的授课方式应当有自己不同的风格。出身书香世家的王伟老师最早想要从事翻译或英文编辑的工作,后来阴差阳错成为了一名大学英语教师。他说:“《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不甘平凡,立志:既然做了农民,就要做一个不一样的农民。那对于我来说,既然做了教师,就要做一名不一样的教师!”他常常在思考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课堂,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他不断吸收新的教学方式,沉下心钻研教学,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讲课风格:博学且充满激情,幽默而又不失严谨。

大学英语老师的正确打开方式

坚持培养“教学和科研”两种技能。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网络上每年都会涌现出大量的新词;中外语言也有一些地域文化性质的词汇,比如陕西方言中的“楞”、“谝”、“咥”,这些词汇字典上是没有的,在译入语中也没有对等的词汇,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和钻研,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讲到这里,王老师还借用陕西本土作家贾平凹作品英译的问题,使我们更加直观的感受到翻译之难和翻译之美。“我一直积极申报省级和校级的科研项目,教学中遇到的瓶颈可以带到科研中解决,科研成果可以反哺教学。”可见,教学和科研是相辅相成的,坚持“教学和科研”同步走,正是是大学教师自我发展与自我提升的主方向。

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是国家赋予大学英语教师的使命。王老师的课堂上经常会讲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外译,如《红楼梦》的几种不同版本的英文翻译,深受学生的喜爱。“有一次课间我看到学生的课桌上放着一本《红楼梦》,随手翻了翻,发现上面还有学生做的批注,我觉得非常好!”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媒介,更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翻译不仅仅是中英文单词之间的转化,更是跨文化的交流。细心的同学会发现,近几年的四六级翻译考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外译。“典籍翻译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方式,是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举措。在新文科建设与课程思政的教育背景下,大学的英语课堂应当顺应时代要求,把文化自信融入课堂中,用国际话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从而坚定文化自信。”

教育是个良心活。“很多同学说我的课不仅有趣,还很严格。”宽严相济才是正确的教学态度。有时在课堂上批评了某位同学,课后王老师一定会找到他加以安抚,让学生明白严格要求的出发点是好的。王老师对待学生的问题都非常耐心地解答,有时候微信里说不清的问题,还会约学生当面进行解答。“我不觉得这是浪费我的时间,看到学生有所收获,我就觉得很有成就感!”

“有一次参加您的英语四级备考专题讲座,全场座无虚席,还有很多同学站着听您解题。那一场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8级学生高穆华回忆时说到。“后来您鼓励我考研,并且将往年英语考研的书送给了我。在我看来,那不仅仅是资料,更是您对我的支持和期望。是您的教导点亮了我内心对知识的渴望,是您的鼓励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大学生要多读书,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

大学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方向很重要,王老师认为同学们应当找准自己的兴趣点,制定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现在陕服的图书馆建设的很好,同学们要利用好图书馆,多读书,内修素养,外树形象。不论是什么专业的学生,都应该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不能只局限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比如文科的学生可以学习一些理科的知识,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用数据让语言表达更有条理也更严谨。

听王老师讲课,经常能让人醍醐灌顶,他经常有意引导学生们去深思那些社会热点问题,如“国家为什么规范或取缔校外辅导班”,一种社会现象就蕴含着很多的思考,反言之,一个简单的知识点有可能就是一种社会现象变迁的缩影。这些社会热点问题恰恰有可能会成为四级写作的话题。我们应当在生活中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大学中重要的就是让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采访的过程中,我们能感受到王伟老师眼眸里教育者充满自信与执着的光芒,这颗纯粹又坚定的心,指引着更多的学生在钻研和教育之路上继续前行。益友良师难寻觅,在人生的道路上,沿途风光月霁,荆棘也开成了蔷薇。

王伟老师简介:

(2007年9月王伟为时任咸阳市长千军昌做口译)

王伟,硕士,副教授,中国民盟盟员,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基础部英语系教师。毕业于陕西科技大学,获翻译硕士学位。历任外国语学院公共英语教研室主任、英语协会指导教师、学校外事翻译等职务。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北核3篇,专著1部,实用新型专利1项,主持并完成省级科研项目1项,参与省级项目多项,主持并参与校级科研,教改项目 8项。2019年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同年,被民盟咸阳市委评为“2019 年度盟务工作先进个人”。2021年10月起,任基础部教学督导。

研究方向:民俗翻译研究 英汉对比研究

主讲课程:大学英语,服装专业英语,英语口语等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