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在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大背景下,2025年3月6日,基础部于会议室召开了一场具有现实意义的教研会议,主题聚焦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案例学习与讨论”。会议由英语教研室主任张玉玲主持,全体英语教师参会。
会议伊始,张玉玲主任着重介绍了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她指出,近年来,教育部等相关部门接连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强调高校各类课程都应与思想政治理论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当下,大学生接触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机会增多,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不仅能帮助学生提升英语语言能力,更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让学生在学习英语这门国际通用语言的同时,坚定文化自信,厚植爱国情怀。

随后,张蒙蒙老师和王美青老师结合各自任教课程,进行了精彩的案例展示。张蒙蒙老师以大学英语Ⅳ课程中的翻译练习为例,详细阐述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巧妙地将思政元素融入到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课堂互动及作业布置等环节。她通过选取具有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的英语文章,如讲述中国传统技艺在现代科技巧手段的助力下展现新的生命力并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的报道,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深入思考文章背后所蕴含的社会现象、价值和意义等,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王美青老师则在大学英语Ⅱ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挖掘了诸多与专业相关的思政素材,将其融入到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例如,在讲解英语词汇和表达时,引入行业内的先进人物事迹和科技创新成果,如国内顶尖科技企业突破技术封锁的故事,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创新意识和爱国情怀。

张蒙蒙(左)、王美青(右)老师进行案例展示
两位老师的案例分享引发了与会教师的热烈讨论。大家围绕思政元素融入的方式、融入后的教学效果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等方面各抒己见。有的老师提出,可以通过组织英语演讲比赛、小组辩论等活动,让学生在运用英语进行表达的过程中,自然地传递思政理念;还有老师认为,在评价学生学习成果时,应将思政表现纳入考核体系,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养,比如从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展现的价值观、团队协作中的奉献精神等方面进行考量。
最后,张玉玲主任进行总结发言。她充分肯定了此次教研会议的成果,鼓励教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积极探索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打造更多具有特色的课程思政案例,切实提升大学英语教学的育人质量。
此次教研会议为基础部英语教师搭建了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对推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审核:张玉玲
核发:曲向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