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玲)2025年3月13日下午,基础部英语教研室在基础部会议室召开主题为“智能化教学效果讨论”的教研会议,英语教研室全体人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伊始,英语教研室主任张玉玲教授指出,智能化教学的精准化学习路径规划、动态化知识更新机制及多维化能力评估体系对于提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接着,张玉玲主任分别邀请了王美青老师、何毅屏老师、王文娟老师、张玮老师进行了智能化教学经验分享和智能化教学设计要点介绍。

首先,王美青老师分享到: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紧跟数字时代的浪潮,她积极参与了人工智能进课堂的相关培训,将人工智能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以“Friendship we live by”单元为例,文中引用了希腊哲学家Epicurus的名言,利用数字技术“复活”Epicurus,通过数字人版的“Epicurus”来讲解被引用的话,剖析了背后的深层含义,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接着,何毅屏老师也分享了自己的智能化教学的经验。她分享到:随着数智化技术的的普及,数智化教学通过深度融合数字技术与智能算法,正在重塑英语教育的传统模式,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例如针对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还原真实语境与学生的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在学习中国建筑这一主题时,通过还原故宫太和殿3D模型,重点标注斗拱结构、柱础抗震设计及屋顶重量分布等课文核心知识点,学生课堂注意力大幅增长,对于中式建筑“斗拱能量耗散机制”的理解有所提升。多数学生能较准确用英文对比中西建筑抗震理念的差异。虚拟实景教学通过具身认知,情境化语言产出实现了文化知识习得与语言能力训练的深度融合。其核心价值在于:让抽象的文化哲学可视化、让被动的语言操练具象化,为破解“文化失语症”提供了技术赋能的新路径。

随后,王文娟老师也分享了她将智能技术应用到教学的思路和方法。她认为智能技术对于优化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有显著作用。首先线上线下融合打破了传统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另外,翻转课堂教学借助智能化教学资源,通过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教学视频、阅读电子教材等方式自主学习基础知识,然后在课堂上与教师和同学进行讨论、互动,完成知识的内化和拓展。这种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最后,张玮老师也分享了自己的智能化教学设计的心得和体会。她认为智能化课堂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度,通过引用智能助手,智能体等互动式数字手段,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教师还可以利用游戏化学习,通过竞赛、积分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可以大大提升教学效果。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注重AI等数字技术的融入,也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数字素养。此外,通过智能手段建立更为立体、有效的评价和反馈机制,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从而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效果。最后,智能化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会议最后,张玉玲主任再次梳理了智能化教学的要点和智能化教学设计的主旨,并感谢了三位老师的分享,号召英语教研室全体教师认真领会,共促发展。
审核:张玉玲
核发:曲向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