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服主页
英语教研室召开 2025-2026 学年第一学期首次教研会议 —— 聚焦暑期研修心得,共启教学新程
2025-08-28
阅读:

2025 8 28 日下午,英语教研室在基础部会议室召开 2025-2026 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教研会议。本次会议以 “暑期研修心得分享” 为核心主题,旨在汇总教师暑期研修成果、交流 AI 赋能教学的实践思路,为新学期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谋篇布局。会议由英语教研室主任张玉玲主持,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会

会议伊始,张玉玲主任首先回顾了暑期教研室的研修组织工作。她提到,为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破解传统教学中“备课效率低、评价不精准、科研难落地”的痛点,同时也为全面提升教师智慧教学能力与科研创新水平,暑假期间,基础部统筹规划、积极组织多位大学英语教师分赴成都、青岛、西宁等地,参与了多场以AI +教育为核心的高水平研修活动。内容涵盖智能备课系统的实操应用动态评价数据的分析解读科研全流程的 AI 提效技巧等多个方面。老师们带着“补短板、学新知、促应用”的学习热情深度投入研修,在每个模块都深耕细研、积极互动,最终满载实用经验与创新思考而归。因此本次教研会议的目的,便是搭建交流平台,让各位老师充分分享研修教师的学习成果与心得体会,实现经验共享、智慧互通。

张玉玲主任主持会议

在接下来的分享环节,参与研修的教师们依次展开了生动详实的分享交流。其中,张蒙蒙老师重点分享了AI 课堂革命从智能备课到动态评价的全流程效能优化实战工作坊”的学习成果和切身感受据张老师介绍,培训为期四天,全程采用“理论 + 实践”双轨并行模式。理论层面深入剖析 AI 赋能教学的核心逻辑,探索智能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路径;实践层面则聚焦具体课程的教学场景,手把手指导智能工具的落地应用。另外还通过动态评价系统的实操演练,让老师们亲身体验从 “教” 到 “评” 的全流程 AI 赋能,最终形成了覆盖教学过程全链条的学习闭环。

“这四天的培训,让我真切感受到 AI 给大学英语课堂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分享中,张蒙蒙老师结合过往教学痛点感慨道,“以前设计大学英语读写课,光是从海量原版材料里筛选符合非英语专业学生水平的文本就要花费大量时间后续制作配套词汇表、解析长难句、设计课后习题,更是耗时耗力。但现在通过 AI 平台,只需输入‘大学英语四级主题相关、适合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这样的精准需求,系统就能自动匹配难度适配的外刊文章或学术摘要,还能同步生成带词根词缀解析、长难句拆分的学习资料。更贴心的是,它能根据学生过往四级模拟答题数据,预判整个班级在‘细节理解题’‘推理判断题’这类题型上的薄弱点,让教师能够提前准备针对性的解题技巧讲解案例,备课效率和精准度都得到倍数级提高

马霞青老师团队在成都参 数智融合・教创升级--高校教师智慧教学能力提升与创新实践研修班。此次研修旨在助力教师队伍数字化转型,提升“数智融合”背景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能力。马霞青老师表示此次培训不仅让自己掌握了AI在教育领域的基础应用,了解了多种AI工具辅助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媒体资源创作及课堂互动与评价的方法。同时,在备课过程中自己初步尝试构建简单的AI助教,并能设计包含AI元素的教学资源,思考AI在教学改革与竞赛中的应用潜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观摩优秀教师案例实践,提升了自己在教学中运用AI技术的信心和创新能力。

王文娟老师团队在演示学习成果后分享到“AI 工具能快速整合不同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测试数据,比如区分理工科学生与文科学生在词汇侧重、语法掌握上的差异,生成个性化的学情报告。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群体,我们可借助 AI 生成基础词汇循环练习和简单对话脚本;针对水平较高的学生,则针对性推送英语演讲视频和与其专业相关的英文文献节选,真正实现大学英语‘因材施教’的分层教学目标。”

杨扬老师参加的 “大模型时代高校教师能力升级:AI 驱动教学创新设计与科研全流程提效培训”,聚焦大模型技术在教学与科研中的双重应用。培训期间,她深入学习了如何利用 AI 大模型生成教学案例、设计学习动机调研问卷,以及辅助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二语习得”等领域的科研文献检索与数据分析。“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科研项目中,AI 大模型帮我快速筛选出近三年相关的核心期刊论文,并对‘红色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价值观引导与语言教学结合’等研究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让科研方向更清晰。

张国玲老师团队分享了参与 AI 赋能高校教师科研项目申报与高水平论文写作发表实战工作坊的收获。张老师表示,此次研修通过 AI 工具实操演练,团队系统学习了科研项目申报的全流程赋能技巧从借助 AI 大数据分析特定领域的研究热点与空白,精准锁定选题方向,到利用 AI 工具快速梳理国内外核心文献、生成文献综述框架;从依托 AI 辅助优化论文逻辑结构、规范学术表达,到借助 AI 平台匹配适配期刊、分析投稿注意事项,每一个环节都实用、高效张老师提到,“利 AI 工具输入某一研究方向,系统能自动筛选近三年的核心期刊论文、硕博士学位论文,还能生成可视化的研究热点图谱,因此能够快速找到创新切入点,极大地改变了老师们在科研选题上盲目摸索的现状。而且,在高水平论文撰写中,AI 的学术语言润色和逻辑校验功能特别实用。AI 能精准识别口语化表达’‘逻辑断层等问题,还能推荐符合目标期刊风格的学术词汇,这将大大提升论文的规范性和投稿成功率。

(各位老师在发言中)

会议最后,张玉玲主任对本次研修心得分享会进行总结。她指出,各位老师分享的 AI 教学实践思路、科研提效方法,不仅是个人暑期研修的“硬核成果”,更是教研室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 “集体智慧结晶”这些成果不是停留在笔记里的理论,而是能直接落地到课堂的实用方案从智能备课提升教学效率,到动态评价实现精准育人,再到 AI 赋能突破科研瓶颈,每一项都将成为新学期大学英语教学创新的‘助推器’ 张玉玲主任强调,接下来教研室将以此次研修成果为基础,进一步梳理可推广可复制的教学模式,推动研修所得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科研成果,为培养具备国际视野与学术英语能力的大学生筑牢基础,也为大学英语学科建设注入更持久的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