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在扎实的理论教学基础上,大胆创新,精心设计了以“感知、表达、体验、创造”为核心的系列实践环节,这一系列寓教于行的实践教学,打破了传统课堂的边界,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与艺术创作中,深化了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解,提升了心理调适能力,收获了超出预期的良好反响。
以文叙心,笔尖流淌的感悟——“心灵絮语”征文活动
在“心灵絮语”作文活动中,同学们将课堂所学的情绪管理、压力应对、自我认知等理论知识与个人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用真诚的笔触记录下自己在成长中的困惑、感悟与超越。这一活动有效引导学生实现了从“知”到“思”的升华,完成了对自我心理状态的一次深度梳理。


以影绘心,镜头定格的美好——“光影育心”摄影活动
如果说征文是内心的独白,那么“光影育心”摄影活动则是一次对身边“心理健康”的主动发现与美的捕捉。同学们拿起相机或手机,走出宿舍,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寻找那些温暖、积极、治愈的瞬间。一张朋友间鼓励的拥抱、一抹夕阳下宁静的剪影、一株破土而出的新芽……这些被定格的画面,生动地诠释了“心理健康”并非遥不可及的概念,它就蕴藏在日常生活的点滴美好与积极的人际联结之中。这项活动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和发现美的能力。
亲身体验,打破迷思的探访——参观校心理咨询中心
为了消除同学们对心理咨询的陌生感与羞耻感,课程专门组织了参观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实践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走进了这个充满专业与关怀的“心灵港湾”。通过实地参观个体咨询室、沙盘治疗室、情绪宣泄室等功能区域,并聆听专业咨询师的细致讲解,同学们直观地了解了心理咨询的完整流程和工作原理。许多同学表示:“原来心理咨询室这么温馨、专业,和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这次探访成功破除了误解,降低了学生们未来在遇到心理困扰时主动寻求专业帮助的心理门槛。
以创达心,色彩编织的智慧——“手绘心声”手抄报创作
作为实践环节的收官之作,“手绘心声”手抄报创作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同学们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围绕一个心理健康主题(如:对抗焦虑、拥抱自信、学会倾听等),进行资料搜集、版面设计和美术创作。一张张图文并茂、创意十足的手抄报,不仅是心理健康知识的科普园地,更是同学们艺术才华与理性思考的结晶。这一过程将知识性、教育性与艺术性完美融合,让心理健康教育以更生动、更富有趣味性的形式深入人心。

我们坚信,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通过征文、摄影、参观和手抄报这些多元化的实践载体,我们希望能真正”激活”心理健康知识,让它从课本走入生活,从概念变成能力,最终内化为学生终身受益的素养。